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全科试卷(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全科)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地理).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化学).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生物).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数学理).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数学文).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物理).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英语).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政治).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
语文
2010.3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喟(kuì)然长叹 举一返三 荷(hè) 枪实弹 祸起萧墙
B.屏(pínɡ)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食(sì)瓢饮 循循善诱
C畏葸(xĭ)不前 礼崩乐坏 斐(fěi)然成章 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rěn) 耰而不辍 曲躬(gōng)枕之 杀身成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而无声谢幕后,创办人称将引入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办,网友们认为这不是“梦”,而是倚马可待。
B.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C.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D.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避免事态扩大化。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要想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一是贪恋高官厚禄,与季氏沆瀣一气;一是坚持原则,丢掉荣华富贵:这是当时孔子可走的两条路。
B.孔子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
C.《礼记》讲“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D.孔子不是一个爱“耍嘴皮子”的人,但也有说俏皮话的时候,像下面一句便是:“凡是自己不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的人,我对这种人也没法怎么办。”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儒学的最为可靠的史料。其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B.《四书》是《大学》、《春秋》、《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的“文”指《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经典,“依于仁,游于艺”中的“艺”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D.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创立。孔子因此被称为“圣人”,其学派的继承人孟子被称为“亚圣”。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9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