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西南宁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试卷
- 资源简介:
共39小题,约9910字,答案扫描。
2010年南宁市高中毕业班
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
审核人:王君 校对:张浩
(试卷总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 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加勒比海岛国海地(18.5°N,72.5°W)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了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了十余吨的搜救设备,上百种救援嚣械,于北京时间13日20时30分从北京启程,支援海地抢险救灾。据此回答1—3题。
1.海地地震发生时,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此时公转速度较快,且会不断加快
B.地震发生时,海地日影朝向东南
C.此日,海地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小于纽约
D.海地炎热的天气很可能加剧疟疾、霍乱、结核等疫情传播
2.关于此次地震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多火山,从成因上看,应为火山地震
B.地震发生后,引发台风、滑坡、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加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C.中国国际救援队是地震发生地次日启程,支援海地抢险救灾的
D.中国国际救援队支援海地抢险救灾选择的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
3.地震发生过程中,以下避震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楼上打开窗户跳下去
B.在户外避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避开人多的地方
C.在房屋前后左右摇晃时,迅速从室内跑到室外
D.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玻璃柜台后面
图1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回答4—5题。
4.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半 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
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
C.图中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
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5.与图1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多受就业机会、治安、文化生活、自然环境等影响。图3是针对美国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趋向抽样调查结果所绘制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据图回答6—7题。
6.卯区成为“偏好指数”偏低的区域,最主要是受制于下列哪个因素( )
A.气候干冷,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B.地震频繁,地质构造不稳定
C.污染严重,工资水平低 D.单位面积土地价格高,居住条件差
7.酉和亥、午、丑和寅是美国三大城市带所在地,三大城市带形成的共同医位因素是( )
A.资源丰富 B.海运便利 C.气候炎热干燥 D.地形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