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540字。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的一课,介绍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背景和表现。19世纪末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资本输出等手段,列强把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继续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对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作为一个过渡性内容,对学生理解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有着背景提示作用。
教材共四个子目:1、争做中国的债主;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4、“门户开放”(最近两三年的教科书中删去这一点,为了保持知识完整继续保留)。教材以较少的篇幅介绍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背景,在教学过程要适当增加国际国内背景的介绍;教材在介绍完背景后,随后的教学内容是资本输出,不利于学生理解“瓜分狂潮”,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先讲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瓜分中国,而后引出资本输出。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一学生对百年前中国的危机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知识,以《时局图》导入以期达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的效果;学生对世界史内容了解较少,教师要花较多精力讲解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经济、政治发展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侵华方式与特征。高一学生思维正是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时期,教学设计中以读图提取信息和分析史料从现象看本质等环节,以期有效发展学生思维。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大纲及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列举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通过读图概述列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概况,能说明“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归纳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特点,了解列强在华势力消长的主要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学会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资本输出和“门户开放”政策对华的双重影响,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通过对“门户开放”政策史料的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比较资本输出与当今引进外资,认识其不同的内涵与作用;通过对列强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势力范围”示意图的观察与分析,学会从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