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对练习,提高悟性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属对练习,提高悟性
自贡一中 刘娟 王德刚
中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可能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曾经或正在感到困惑。今天全国各地新的观念不断地涌现,各种级别的语文课题也非常多,但似乎还没有一种说法能获得大家的认同。而大面积的中学生文学素养、写作能力一届不如一届却是不争的事实。
语文教师对这个现象,无不有着深切的体会。
历史上,像司马迁、苏轼、曹雪芹这些大写家,他们是怎样学习语言的?可能应当是“读”“悟”“练”的结果。其实,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上万个词,也能理解绝大多数词的词义,但我们还没有重视教他们使用,还没有教他们怎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他们读少了,写少了,悟少了,对语文的兴趣也就不大了。
古人是怎样学习语言的?他们的写作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这也许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私塾先生教学生背《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因为是韵文,学生容易记得住。然后教他们识字,写字,学生有了基本的知识后。再教他们属对,这是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语言的运用,让学生感悟平仄、词类、节奏等,使学生明白了怎样的语言才是美的语言。再教他们读儒家经典著作,理解其中的要义。
这也许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为什么他们写的“文章”语言那么苍白?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严格的训练,造成学生听不懂话,词不达意,读不明旨、语言苍白。究其根源,是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够大,阅读量小,特别是没有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
怎样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怎样训练才使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收获,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在众多的训练方法中,属对练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首先,属对活动可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联,也是文学作品。属对训练,就是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对联涉及到语言的节奏、平仄、修辞、停顿等。它必须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上联用了什么修辞格,下联也要用什么修辞格;上联是什么节奏,下联也要用什么节奏等,这就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上联,才能正确选择词语经过与上联同样的组合方式来构成下联。在属对活动中,老师提供上联,要求他对,就会在自己头脑“硬盘”中反复搜索几个“恰当”的词语,来对出下联。这样训练语言,对提高学生遣词造名的能力显然是有益处的。
其次,属对活动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现在学生作文,为了所谓主题,编造假话,主题思想不可谓不深,立足点不可谓不高。但没有真情实感,千人一面,万人一腔,面目可憎。其实,这种局面也许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我们束缚了学生思维,使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哪里能锻炼学生思维?更有甚者,教学模式就是正音正字、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艺术特点、练习评讲,又怎能训练学生思维?我们能不能抽一点时间,定时组织属对活动,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属对的过程,本身就是直接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长期坚持,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能得以提高。
第三,可以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对网络、F4、明星、时尚非常熟悉,对灿烂的中国古文化则不甚了了。你说“先秦散文汉大赋,唐诗宋词元杂剧”他们往往觉得稀奇,但不一定有兴趣。实际上,多数学生就连绝句律诗尚分不清楚,你就不要指望他们会对中国古文化有兴趣了。我们拿出精力给他们讲平仄、押韵、对仗、声律、音乐与诗歌的关系,他们有了了解,才可能产生兴趣。而属对活动就是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而且,这种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竞赛性,能激起青少年学生的参与兴趣,客观上,可以提高他们对古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