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430字。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课标要求】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2)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①社会发展水平比汉族落后;②实行宗主督护制,导致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③吏治混乱,官员贪污现象严重,赋税制度混乱,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农民负担加重,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尖锐;④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2、改革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后期:孝文帝主持 ,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1)均田制
1)主观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3)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影响:①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③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④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