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学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9 19:10: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30字。

  《逍遥游》学案
  一、学习要点
  (一)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二)内容结构
  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
  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
  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不必说,就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仍是“犹有未树”;列子虽然己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是仍然“犹有所待”,待于风,算不上逍遥游。
  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庄子在本段的最后说: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唯有“无己”的“至人”。“无己”就是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
  (三)庄子文章的艺术特色
  1、神奇瑰丽的艺术想象
  庄子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深邃的思想,常创造出一种宏伟瑰丽的艺术境界。那不知几千里的北冥之鲲,化鲲为鹏飞往南冥,怒而飞大鹏激起千层波涛,以及那“野马”、“尘埃”构成无比壮丽、雄伟、奇特、生动、鲜明而又瞬息万变的画面。这是庄子全凭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奇妙的境界。这段文字中,想象的奇特丰富,夸张手法的神奇,语言的绚烂多彩不能不使我们为之惊叹。
  2、比喻手法的运用
  庄子的比喻往往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腐朽为神奇。如用人们所见到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景色比喻大鹏在空中激荡起的尘雾,接着用人们仰视高空的碧远比喻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下视的所见。这种比喻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又是合理的,可信的。前人说《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花之妙,且喻后出喻,喻中设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
  3、对比手法的运用
  庄子的对比手法是很有特点的。他发挥想象,将大与小推想极致,从而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对比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空间上的概念,“几千里”、“几万里”、“坳堂”、“数仞”;二是时间上的概念,“五百岁”“八千岁”“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的对比往往借助寓言。本文通篇是寓言,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