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材的审美功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27 14:0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浅析语文教材的审美功能
时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审美修养差,无论在着装、说话、行为上,还是在对事物的审美价值判断上都显得极其浅陋。作为语文教师,每每听到这样的议论我总感到汗颜,学生的审美修养也反映了语文教学的不足。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更多的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甚至于有些教师为了应试,强行肢解课文,破坏了文章的审美性,例如:强行给课文划段,无论是可划段的还是不可划段的,都要划出段落,逐段讲解;注重细枝末节的分析,对一些所谓名句、名段进行不厌其烦的刨根问底,追究其中的深意,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赏析;注重对字、词、语法、修辞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文章意境的欣赏;注重对课文的讲析,而忽略了对课文写作背景、作者的文学成就、同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的特点的介绍。这些做法都极大的破坏了语文教材的审美性。那么,语文教材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人性美。课本上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名作,有这极强的生命力,写人的文章更多,塑造的每一个不同人物都是不同阶层的典型,是社会百态的集中体现,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上《春笋》一文,塑造了一位茁壮成长的少年形象,热情讴歌了少年关心别人、热爱集体、胸怀远大理想的美好品质,人性美在他身上得以体现。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同时塑造这样的形象对于培养现代中学生良好的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授课时为师者不能简单地强调字词句章,而要与学生一起来分析寻找任务身上闪耀的人性美,和学生一起上一堂生动的传统教育课,达到教育学生、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二、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让学生欣赏自然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能从大自然中领悟到美的意境,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因其高雅的情操、优美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些浸渍着大师们或纤尘不染、或晶莹剔透、或悠闲自若的心灵感悟的文字,荡涤着读者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感情,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意境。如《西湖的绿》、《醉翁亭记》、《百草园》、《白杨礼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品散文。这样的文章,只有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味,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也只有通过细心体会,才能使读者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这些课文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欣赏、热爱自然的美境,提高审美情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