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奇观》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320字。 《建筑奇观》学案
传说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与扬州相隔千里,陆路交通很不便,于是他就命人开凿了一条横贯南北的运河。但他到扬州后,琼花却自行败落了,这使炀帝大失所望。隋炀帝是专为看琼花而开凿运河的吗?大运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赵州桥、明长城和故宫又有何建筑特点?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吧!
一、知识梳理
(一)赵州桥
隋朝杰出工匠 设计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二)大运河
1.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元朝统一后,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位移,大运河进行了局部改道,在今山东境内开凿了 ,运河的中部取直大大缩短了由南到北的航程。
(三)明长城和故宫
1.明代长城西起 ,东到 。
2.明朝北京城由 、 、 三大部分构成。
3.故宫是 两朝的宫城,又称 ,分 、 两大部分。
二、释疑解难
(一)本课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河(大运河)、一桥(赵州桥)、一城(明长城)、一宫(故宫)。除大运河为水利工程外,其它三项皆为建筑成就。由于这些工程距今千年左右,且中间经过不断修缮,这四项工程我们现在都可看到,如大运河和赵州桥至今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二)开凿大运河为什么发生在隋朝?
认识历史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就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从这几个角度去看:(1)隋朝是一个统一的朝代,具备了开凿一条横贯南北水渠的前提条件。(2)隋文帝的治理也使国家拥有了建设大型工程的物质基础。(3)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施南粮北运的计划,巩固国家统一则是隋开凿运河的巨大内驱力。隋炀帝想去江南饱览风光也是一个理由。
(三)长城是军事防御工程,自古以来它目睹了民族间战争的血与火,可是今天我们为何把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呢?
长城的“伟大”之处主要表现在:(1)它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从秦至明,修建长城贯穿古代王朝始终。(2)它能代表当时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3)它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长城是伟大的,修长城的人更伟大。
三、轻松过关
1.“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是指( )
A.黄河 B.淮河 C.大运河 D.海河
2.从余杭(今杭州)出发,沿运河乘船直达洛阳,这件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元朝时,从杭州沿运河向大都运粮食,其间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扬州 B.直沽 C.洛阳 D.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