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320字。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课标要求以都江堰等著名工程和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列举音乐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教学内容: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编钟的出土,说明了我国古代音乐达到很高水平。都江堰和编钟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并形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第一高峰,具有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对象:
1.学生已经感受过古代思想文化的灿烂,通过本课也要体味科技与艺术的辉煌。
2.初一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对专业性的术语感到生疏,教学中应注意引导,更要注意教学语言上的形象生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动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与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懂得文字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历史文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