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中学高三临考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0题,约6410字。 文成中学高三临考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练
1.有人认为俄国二月革命以来人们期待的宪政民主前景在1918年消失了。民主宪政消失是因为
A.尚未被推翻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负隅顽抗
B.宪政民主只能是资产阶级复辟的工具
C.列宁此时始喊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D.苏俄建立了工农革命民主专政
2.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时代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3.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4.孙中山评价列宁道:“你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由此可见列宁的贡献是
A.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开创俄国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C.为实现国共合作指明了道路 D.鼓舞和推动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5.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6.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7.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于1946年写出了《德国的浩劫》,对纳粹主义出现作了初步剖析。“后来灾难的种子根本上就植根于此前的历史之中,绝非现代史上的偶然现象。”据此,纳粹主义产生的原因是
A.长期分裂饱受大国欺凌 B.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厉制裁
C.希特勒的煽动和经济危机的打击 D.政治统一和经济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