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中学高三临考历史文化素养类选择题专练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0题,约5230字。 文成中学高三临考历史文化素养类选择题专练2
1.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五四运动 D.淞沪会战
2.六书即六个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意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如“日、月、山、羊”,如“樱、篮、齿、吓” ,如“明、旦、采、休”,分别与之对应的造字法是
A.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B.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
C.会意、形声、象形、指事 D.形声、象形、指事、会意
3.中国古代盛行“五行相生”、“五德终始”说,朝代更替,五行更始,如周承火德,秦承水德,汉承土德。还配以对应的颜色。秦朝尚
A.黑 B.白 C.红 D.黄
4.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5.曹操高陵的发现,在2009年年终岁末犹如一支巨大的炮仗,一经“点燃”便引起各界广泛争论。下列最足以采信的证据是
A.民间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 B.墓中出土器物和《三国志》的历史记载
C.友等社会质疑的声音 D.《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生平的描述
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发明,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划分的。下列中国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是
A.重阳 B.中秋 C.清明 D.端午
7.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新史学》写道:“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诸来者焉。历史者,以过去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是
A.史学应追求理论的美观 B.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
C.历史研究具有永恒的价值 D.史学研究贵在傅古
8.我国古代被称之为“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应该是指
A.农田耕作 B.手工制造 C.商业经营 D.读书入仕
9.在中国古代,本用来表示方位的“东、西”被史学家赋予了独特的涵义,他们或用其原义用来表示王朝存在的方位,后也用来表示王朝存在的先后。下列朝代中符合后者的是
A.西周、东周 B.西汉、东汉 C.西晋、东晋 D.西魏、东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