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8730字。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3)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的人文主义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