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川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6/9 8:14: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940字。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价值。
  3、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培养从历史文物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和“南方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丝绸之路”导入新课。
  2、通过“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
  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相关史料图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
  【教学难点】
  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授课类型】新课
  【课  时】1课时
  【教  具】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导入)两汉时期,中国以高度文明和繁荣富强闻名于世,中华文明向外传播。同时,中国也要吸取外来文化充实自己。那么,中国与世界是通过哪条商业通道来实现的呢?(学生回答“丝绸之路”),(老师肯定)对,在两汉时期,中外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实现的,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两汉时期中国与世界有哪些交流?“丝绸之路”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课题)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老师导课)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
  (板书第一标题)
  一、丝绸之路
  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老师讲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由于在这条商路上,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
  2、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其实“丝绸之路”就是张骞开辟的。(请同学齐读“后人对张骞的评价”)“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3、(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丝绸之路”路线图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比较它们的起点和走向。巩固记忆。
  4、“丝绸之路”开通后,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加强了,那么“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作用?(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指导学生看“丝绸之路”有关图片(教材72-73页:烽火台遗址、出土的绣花粉袋、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显示汉代对外交流繁荣,政策开放。
  6、(老师指出)在汉朝时,“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已初步形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小字部分内容,找出“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    (老师点拨:中国与朝鲜交往既可通过陆路,又可通过海路实现。中日交往只能通过海路,但中国和欧洲的首次交往是通过海上实现的。)汉朝以开放的态度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周边邻近国家有着密切交往,其中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国影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