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440字。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归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1)背景(2)标志(3)内容(4)评价
2.谈谈《临时约法》的内容和作用。
3.归纳新三民主义提出的(1)背景(2)标志(3)内容(3)评价
4.三个比较:新旧三民主义之区别?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导入课文
方案一
材料一 资料刊载:民国初期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材料二 2005年,对某在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历史人物。排序结果(部分)如下:
序号 人物 比例%
1 孙中山 76.5 2 毛泽东 75.8 3 林则徐 64.5 4 邓小平 55.7 5 鲁迅 55.1
探究:材料一、二两个统计时隔90年,学生都把孙中山排列于前,你怎样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贡 献?他的什么精神使我们敬仰?
方案二
1.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2.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教材分析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理论)
1.背景 2.提出 3.内容 4.评价
1.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