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680字。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初步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运行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重要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完整的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福利国家的有关内容
难点: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原因和结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的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战后西方国家存在着哪些社会问题?
1、经济恢复和发展 2、促进社会稳定
要解决这些问题,你认为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1、政府干预——宏观调控 2、企业改革——微观调整
3、福利国家——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阅读思考:
1、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经济调整中,放弃什么?接受什么?采取什么?
2、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有哪些?(3条)
3、国家干预经济的利与弊?
4、“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分别指什么?发达国家为什么会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背景
(1)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2)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
(3)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德)
(2)制定经济计划。(日本)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
思考:
概括一下,各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点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