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40字。 第七单元 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
第23课 南京国 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一、教学目标
1、史实:“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 政变 宁汉合流 皇姑屯炸车案 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和改订新约
2、史能:
(1)整理归纳:1927——1928年中国各个政权的分合演化。
(2)分析说明:“东北易帜”对南京政府的直接影响和对中日关系的间接影响。
(3)讨论辨析:国民革命始于国共合作,终于国共分裂,期间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3、史识:
(1)国民党内以 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2)南京国民政府三十年代的币制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中国货币的近代化,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3)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改善了南京政府的外交形象,但并未在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 的特权。
二、教学要点
1、重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初期促进政治统一、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等举措的历史作用。
2、难点: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镇压革命起反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内政外交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国家近代化的举措,对此如何恰当评价。
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史实: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井冈山会师 三江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2、史能:
(1)概括阐释:南昌起义 所起的标志性的历史作用。
(2)读图说明:十年内战期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特点及其缘由。
(3)整理编写:十年内战期间,发生在江西境内的革命史上的“第一┄┄”。
3、史识:
(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说明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开始探索将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党在策略上和途径上具有本国特色的伟大转折。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 “工农武装割据”的产物,也反映出工农革命趋向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