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710字。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复兴高级中学 徐宁
[教学目标]
1.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表现;知道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概况、主要商品及其影响。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养成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考古领域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的动态研究进程,了解中国考古工作者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进行考察、捞掘以重现历史上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辉煌过程,培养历史研究的兴趣与热情,进一步引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海上丝绸之路。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故为本课重点。经济重心的南移需要从政治、经济、自然等多角度全面分析和理解,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提问:我国现在的经济重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上海、广州、深圳等东南沿海地区。我们来看一下司马千笔下汉代的江南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古代我国的经济重心长期位于北方地区,而南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地广人稀的“蛮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