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70字。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
顺义一中 黄捷
《课标》要求:
(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
(2)熟悉军功爵制,什伍制,县制,奖励耕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成效和影响。
(2)体会商鞅在变法过程中的作用。
(3)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解释商鞅变法的原因,认识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商鞅虽死,新法犹存”的原因,以及讨论商鞅为人处世方式对改革的影响形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内容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其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在春秋时代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些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私田大量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关系逐步确立,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由一个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地域辽阔的秦帝国,其中的奥秘何在?本课就学习这个内容。
一、变法的背景(为什么要变法)
1、客观上:战国初期,秦国落后;(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主观上: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精神
4、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5、人才方面:商鞅入秦并积极宣传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变法的准备
(1)与守旧派论战。(2)取信于民,树立威信。
2、变法的内容(涉及军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内 容 意 义
军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设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度; 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编制什伍组织 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经济
废除井田制 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
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
政治 实行县制
强化了中央集权
什伍连坐制度
轻罪重罚
思想文化
焚烧诗书
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