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40字。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导入新课] 回顾、设问导入
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
逐渐与其不相适应,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或改革,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其中变法最彻底的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
学习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一、变法的背景
[备课思路]:本部分以教材有关商鞅的事迹为依托,主要采用谈话法、归纳法,通过设计问题等形式使学生在参与当中理解并掌握商鞅变法当时秦国的具体的历史背景。
设问一:商鞅为什么要逃往秦国?
设问二;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
设问三: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
设问四:假如你是当时的商鞅,为扫除这些阻力,你会怎么做呢?
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同归纳商鞅变法秦国具体的历史背景:
1、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必然性)
2、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
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的精神。
二、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备课思路]: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采用设问的方式,首先由学生进行探究,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问题: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
变法领域 具体措施 作用
军事 实行军功爵制度 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极大的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严肃军纪
实行什伍制度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了旧贵族的土地所有制,用法律的形式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
奖励耕织,实行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
政治 实行县制,长官由国君任免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推行什伍连坐制
强化法律意识,实行轻罪重罚
思想文化 焚烧诗书 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治。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备课思路]:在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其作用之后,根据学生课前的分组,即分别是支持商鞅变法和反对商鞅变法两组,让学生阐述其原因。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其历史影响,包括进步性与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