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改制》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860字。 《忽必烈改制》学案
一 知识目标
1、知识要点:把握忽必烈改制的原因、方案、内容及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体会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所同化的基本原理。
二 预习提纲
1、“汉法”是指什么?“旧制”是指什么?二者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2、.忽必烈即位以后,政体更新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的方案是什么?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忽必烈“转变立国之本”的含义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与政体更新有何关系?
三 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中原文化先进,蒙古落后
“汉法”与“旧俗”之争 政体更新
屠杀政策导致矛盾激化 忽必烈改制
粉碎叛乱,立志变通创新 转变立国之本
2、延伸探究
(1)结合忽必烈将元朝人分四等以及“誓俭草”的史实,如何评价忽必烈在改行汉制和维护蒙古贵族利益上的做法?
(2)结合必修Ⅰ政治制度史,综合分析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原因。
四 重点难点
1、重点突破
(1)忽必烈改制的内容的分析与特点的总结。
(2))忽必烈改制对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知识联系
思考:忽必烈改制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原因、内容、结果、影响上的异同点。
五 能力训练
1、“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
A 是否采用中原先进文化
B 是否重用汉人巩固统治
C 是否加强中央集权
D 是否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
2、下列关于元朝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B 枢密院负责纠察百官
C 御史台纵领全国军事
D 通政院管理台湾和西藏事务
3、由国家诏令编辑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书是
A 《齐民要术》 B 《考工记》
C 《农桑辑要》 D 《农政全书》
4、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中国近百年,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
B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 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文化
D 忽必烈善于谋略,政治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