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460字。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年级 七 年 级 科目 历 史 主备人 谢万朋 总课时第2课时
课题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课型 新 授
教法 讲述法、探究法为主 课时分配 1课时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虽然是中学生了,但年龄较小,认知特点是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制作直观性很强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要设置问题,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探究欲望,意在情境中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通过对比比较,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之处,使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探究。
教学重点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简述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对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概括。概述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这不仅需要学生知道半坡、河姆渡聚落取得成就的史实,而且还要对这些史实进行整理分析才能归纳其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2、查找资料;3、准备实物模拟图片。
学生:预习教材。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
1.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状况及其特点,从而了解生活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氏族聚落居民的历史文化。
2.与北京人的纵向比较学习,学生可以说出半坡人河姆渡人所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比较和表达的能力。
3.对半坡人、河姆渡人异同的横向比较学习,找出南北聚落的不风格,并概括出它们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
1.分组代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工协作收集有关氏族聚落的资料,根据资料自制聚落房屋模型,发挥想像力,描绘聚落概貌图,并以一天的生活场景为内容进行描述,创设历史情境,掌握氏族聚落的基本情况。
2.设置问题,推波助澜,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通过事物模拟图片展示激发探究欲望,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国远古居民高超的智慧,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古代氏族聚落当时的生活,体会到人类征服自然的艰辛,学会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培养坚强的意志。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随着人类的进步,这种落后状况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氏族聚落。什么是聚落、氏族?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出现很多氏族聚落。当时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