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020字。 第6课 法国大革命
课标要求:
1.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
2.概述《人权宣言》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3.知道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波旁王朝的复辟的基本经过,体会民主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势力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
三级会议
是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大约始于十四世纪。不是立法机构,而是咨议机构。所谓“三级”是指会议的参加者教士、贵族和第三等级。第三等级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特权等级占有1/3土地,不纳税。三个等级各有一票表决权,第三等级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占全国人口90%的农民,承受着沉重的地租和其他贡赋,艰难度日,工人、农民、城市平民,要求改变现状。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1789年制宪议会召开后,第三等级代表的主张各个等级在一起开会,以人数计票,从而在实际上剥夺第一、第二等级对会议的控制;国王和特权等级不愿让步。这样,第三等级同国王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一、革命的背景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18世纪末,以波旁王朝为代表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端腐朽。在专制制度下,新生的资产阶级和广大下层人民毫无自由与民主权利可言。路易十六当下时,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对内加强剥削人民,对外战争连年不断,导致国库空虚,债台高筑,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2.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启发了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
3.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改为制宪议会,第三等级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
第三等级网球场宣誓:不制定宪法决不解散
二、经过
(一)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开始,制宪议会掌握政权(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标志: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1.通过《人权宣言》
“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惟一原因”“在这个庄严的宣言里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3.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4.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