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7/15 16:43: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2130字。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
刘艳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期、地理位置、结构及泄洪、灌溉功效,了解李冰父子对中国水利工程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2、理清铜钟与编钟的关系,了解编钟的构成,认识最早编钟的出土地点及它表明我国在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都江堰示意图》解说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和学生通过电脑、书籍及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都江堰和编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在课堂上共享、展开讨论,增强对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的感性认识。
2、借助橡皮泥、沙土、小石子等材料,模拟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增强学生对都江堰结构和功能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伟大的创造力和敢于向自然挑战的勇气,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都江堰功效的学习,认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都江堰工程的结构和作用以及编钟的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都江堰的运作原理,让学生从中切身感受先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课件向学生展示2008.5.12四川大地震时有关都江堰的图片,然后向学生解说:战国时期作为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时期,不仅文化繁荣,科技也很发达,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和神奇的编钟最能见证这一时期在科技上的伟大成就,从而导入新课。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用大屏幕展现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然后逐一展开讨论,并进行竞赛,看谁能用最简洁、最概括的语言回答问题。
1、修建原因。提出问题:“为什么修建都江堰?”“你知道‘堰’字的含义吗?”学生通过阅读楷体字和查字典都能轻松回答。
2、修建的基本情况。提出问题:“都江堰是何时何国何人在何地修建什么性质的工程?”用谈话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展开小竞赛,比一比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个问题记忆得最准确。
3、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这是本课的重点兼难点。先提出问题:“都江堰有几部分组成?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