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评课案例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500字。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评课案例
【教学实录】
导入新课:
师: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放录像)
讲授新课:
师: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呢?
生: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军事上,军阀割据;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
师:外戚宦官轮流执政导致东汉后期政局混乱,政治非常腐败,朝政腐败,官逼民反,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等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朝廷无力扑灭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只好号令各地豪绅组织地方武装就地镇压,由此造成地方势力恶性膨胀,中央政权日益衰弱,东汉政权名存实亡,逐渐形成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的局面,三国鼎立的时代也从此拉开了帷幕。
三国鼎立
新课内容一:曹操统一北方
师:我们来看当时主要的军阀割据势力有哪些呢?(识图: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情况)
生:有曹操、袁绍、袁术、孙权等。
师:在中原的军阀混战中,有一个人越来越突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曹操以数千人起家,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自己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呢?
师生依据材料分析曹操势力日渐强大的原因。(PPT材料一)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师:(小结)196年,曹操把流离失所的汉献帝接到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地位。曹操爱才若渴,连下几次唯才是举令,于是一大批贤臣名将聚于麾下。采用屯田政策,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屯田,不仅解决了流亡农民的生计问题,而且对北方的生产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的难题。就这样,曹操敢于向当时的大军阀袁绍挑战,双方在官渡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讲述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