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440字。 第三单元 复习
本单元讲述的是二战的全过程,展现了世界局势由相对稳定走向全面战争的进程。课标要求如下: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一、历史背景: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兴起原因:
A、历史原因:(1)本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或者是王朝战争的形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缺乏民主传统,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三国对于新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不满情绪。
B、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国别 法西斯运动核心力量 领导人
意大利 法西斯党 墨索里尼
德意志 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希特勒
日本 军部
2、法西斯发展表现:
3、纲领和目标:对内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实行极权统治;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同时,法西斯运动还蛊惑人心的提出一些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口号,以笼络普通群众。
3、法西斯政权建立,战争策源地形成:
(1)意大利:1922年,建立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相的法西斯政权。(注意其特殊性:经济危机爆发前)
(2)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6年,二二六政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3)德意志: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局部战争的发生:
1、30年代的侵略战争:
(1)非洲:1935年——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埃塞俄比亚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经济的落后回答)
(2)欧洲: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西班牙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来考虑,注意西班牙内战性质的转变:内战——反侵略战争)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3)亚洲: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2、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中国: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从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
(2)西班牙:在共产国际的倡导下,建立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其中还受到了世界进步人士的支持:国际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