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380字。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教案
一、课程标准
1、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绩。
2、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从容说课
本课为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部分的内容,即科学技术和文艺。它是中华文明第一次出现大繁荣时期,形成了独具东方魅力的中国古老文明,我国也因此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从科技、文学、艺术三个方面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内容有水利工程都江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其不朽的抒情长诗《离骚》,战国全套编钟,绘画作品《御龙图》、《妇女风鸟图》,内容较多,而且内在联系不紧密,但可以系统为三个方面,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归纳、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都江堰和李冰父子 屈原和《离骚》 《韶乐》和战国编钟
《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
2、能力培养
(1)依据《都江堰示意图》和课文有关内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增强阅读能力,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象力。
(2)引导学生归纳先秦时期突出的科技文艺成就,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根据提供史料和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春秋战国科技和文艺成果的学习,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感知人类在文明前进中的巨大成就,产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科学技术、文字、艺术成就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比较分散,教学过程中要分类整理,制成表格或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3、课下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制作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并能向同学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功能,另外遴选对古曲弹奏有特长的同学在活动课上展示,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表现自我,又能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其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认识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增强利用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通过对伟大诗人屈原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