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学案例点评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20字。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学案例点评
湖北省恩施州教科所 贾开忠
教学背景:
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掌握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教师用幻灯片把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发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本节课是一节在农村学校讲授的公开课。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教材。本课主要要了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上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本课以珍妮机的发明,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为重点,而工业革命的后果是本课的难点。
案例事件:
片断一:当我用问题导入新课,引出这次课的课题后,就把我们这次课的学习方法告诉给同学们,要进行小组竞赛夺红旗。学生们当时就兴奋不已,接着我就用幻灯片把问题提出来:
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一位民间纺织艺术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纺织民一件精美的纺织品,而一位英国工人用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也织出了同样精美的作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又说明了什么?
同学甲:这是因为中国的机器不如英国的先进。
师:说得有道理。请这位同学解释一下中国的机器是怎样的?
生:就是一个简易的木架上牵着许多经线,用手操作着许多不同颜色的纬线,不断交替地在经线中穿来穿去,编织花纹。
师:对,这位同学的描述很清楚,给我们再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织布的场景。虽然我们没有参观过这种织布机房,但这位同学从平时的阅读中,从电影、电视中就注意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生产方式,他是一位有心人,希望同学们都象他一样的做个有心人,注意平时收集积累,请同学们再注意一下这个问题的时间,说说英国的机器是怎样的。
同学乙:英国的机器应该是不用人力,一个人可以管理操作好几台的大机器,因为问题中是“鸦片战争前”,我们在中国史中学过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就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提高,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在中国掠夺廉价原料,倾销工业品,所以英国的机器比中国的先进多了,因此劳动效率也提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