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革命的改革》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40字。 《避免革命的改革》教案
【课程标准】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时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但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它的历史作用。
难点: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述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一个国家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时候,摆在前面的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统治阶级采取高压政策镇压人民反抗,使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爆发革命,人民通过暴力手段推翻统治阶级的统治,另一种可能就是统治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行一系列社会变革,缓解矛盾,1861年俄国农奴制就属后者。同学们想一下,亚历山大为什么要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17—18世纪,正当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处于东西方之间的俄国仍然固守封建农奴制。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买卖,也不能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这样,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原材料、市场等就无法解决,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引起了资产阶级的 不满,农奴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掠夺也引起了农奴的反抗,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