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全科试题(8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8份)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数学试题.doc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doc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客观试题)和第Ⅱ卷(主观试题)两部分。第Ⅰ卷24分,第Ⅱ卷96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客观试题答在答题卡上,主观试题分别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分别交上来。
第Ⅰ卷 (选择题24分)
一、(1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哽咽(yè) 莅临(lì) 风声鹤唳 (lì) 罄竹难书(qìn)
B.应届( yìnɡ) 罹难(lí) 锲而不舍(qì) 舐犊情深(shì)
C.羞赧(nǎn) 吞噬(shì) 含英咀华(jǔ) 咬文嚼字(jué)
D.赏赉(lài) 汲取(jí) 掎(jǐ)角之势 引吭高歌(há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星辰 厉行节约 标炳千古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B.脉膊 纷至沓来 如火如荼 牵一发而动全身
C.收迄 闲情逸致 釜底抽薪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D.坐落 不可理喻 委曲求全 小不忍则乱大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
A.巴金在晚年以“说真话”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文字,倾心创作《随想录》,反思自我,拷问灵魂,其作品达到了 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B.当初,日本丰田汽车秉持“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入“召回门”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C.最近, 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D.近日,古城苏州气温渐暖,街道两侧玉兰树上的花蕾竞相绽放,成为姑苏城里一道春意阑珊的美景,行人纷纷驻足观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视剧《南下》首次触碰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记忆,它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南下干部”这个群体的关注,同时还有对那段红色历史的回顾。
B.今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虽然已经青春不再,但当他们活泼欢快地唱起当年的成名曲时,观众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C.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票贩子,更能有利于维护公民乘坐火车的权利,改变当前火车票销售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D.教育何时走出工具理性,淡化功利色彩,才可能回归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对准人本身,给每个受教育者健康的身心与健全的人格。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 , , ,
, ,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②⑤⑥③④ B.②⑤①⑥③④
C.②⑤①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二(6分,每题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古代中国的劝农制度
黄启昌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里,农业不仅关乎人民的生活,而且关乎政权的兴衰成败。有鉴于此,历代王朝都不得不以农为本,从皇帝到县令无不把劝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劝农制度。
中国的劝农制度创始于周代。周代帝王在每年的孟春之月,都要举行“藉田”仪式向上天“祈谷”。同时派官员到各地巡行,代表天子劝农。战国时,魏国的李悝提出了劝农经济理论,他主张国家在丰年平价购粮,在荒年平价售出,通过限制商人投机来保护农民和社会的利益。在西汉,汉高祖刘邦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以后各帝王对劝课农桑都颇为重视,屡下劝农诏,将劝课农桑的好坏作为考核各官员政绩的重要内容。唐代设置各级劝农官员。 宋代的劝农政策和措施,较前代更为完善,并趋于定型。除了皇帝经常发布劝农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