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840字。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授课人:东莞市桥头中学 成桂珍
〖课程标准〗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思考、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通过以各种形式提问、比赛,对本课内容加以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这一变化对以后各朝代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一是经济重心南移,二是农业和手工业,三是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第一子目简单介绍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补充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三次南迁。
重点必须让学生识记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朝时。
第二第三子目可以合并为一个部分,都属于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的发展包括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等。手工业的发展包括煤的开采,铁、铜等金属冶炼业的发展,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商业繁荣表现为城镇的兴起、“交子”的出现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重点必须让学生学会列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培养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向青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特点上表现出追求独立,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范围。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这一经济格局的形成,一直延续到近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通过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由于本课有关经济发展涉及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内容琐碎,比较枯燥,如何吸引学生,需要在教法上有所探索和创新,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