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民族关系》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320字。 《唐朝的民族关系》学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一首民族大团结的歌谣,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实际上早在唐朝时期,随着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就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局面。今天让我们来感受这民族团结的友好氛围。
一、知识梳理
(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是 (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他们饲养牦牛,种植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 统一各部,并向唐朝皇帝请求与皇室通婚。都城在 唐太宗决定将 嫁给松赞干布,加强唐蕃友好。(今西藏拉萨)。,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
2. 在位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室求婚,他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是 族和 族的先民于唐初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的六个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 统一六诏,建立以 (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政权。
2.唐玄宗时封他为 ,南诏和唐朝关系密切。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1.回纥是 的祖先。其首领 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封他为 。
2.788年,回纥改称为 。以后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固定下来。
二、释疑解难
(一)本课的误区较多。其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唐朝时期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只介绍了吐蕃、彝族、白族和回纥族。从教材《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还有突厥族等。其二,六诏是政权名称,不是民族名称。六诏中的蒙舍诏发展最快,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政权。其三,南诏建筑的千寻塔是汉族工匠设计,与小雁塔风格相似,而不是指大理三塔。其四,吐蕃与唐朝是并立的民族政权,不隶属于唐朝,到元朝时才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
(二)利用唐朝的疆域图,按照地理方位来学习,可以直观地看到各民族的位置,化难为易。或者利用图示法,效果也很明显。
(三)正确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首先,唐朝和边疆各族的密切联系是建立在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基础上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其次,需要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关系密切的几个具体表现:①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册封。②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③唐朝与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册封等方式,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联系。④唐朝是个统一和睦的多民族国家,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