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200字。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学案
【重点导学:】
※知识点一:关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史实。
解读: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次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在这部宪法里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并且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这里要记住关于这部宪法的时间、主要内容、宪法的性质,还有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些内容。
例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它的类型是( )
A、资本主义类型 B 社会主义类型
C 资产阶级民主类型 D 共产主义类型
点拨:这是一道考察关于1954年宪法内容只是点的识记题,就是让学生知道,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 B、
※知识点二: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和万隆会议史实的知识点。
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都属于我国外交方面的内容。
①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发表团时提出。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这两国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例题: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12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五点。
C 它是毛泽东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提出的。
D 它是我国外交的指导方针。
点拨:这道题主要考察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识的再现,关于这些知识点都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要求识记的。C选项是错误的,应该是周恩来在访问印尼和缅甸的时候正式提出的。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