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440字。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
2.掌握党中央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的方针及意义
3.了解“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
4.理解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包含的内容、原则
二、德育目标
1.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国情提出的,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全面理解并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方面的伟大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对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讲述,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及改造完成的意义。
4.通过对1954年宪法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航程提供了法律保障,提高遵纪守法观念。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内容的含义和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同步进行、有机结合的史实,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
3. 通过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史实分析,提高学生综合理解问题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1954年社会主义宪法
●教学难点
1.对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质的分析
2.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原因的分析
3.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条件的分析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挂图
●教学方法
1.进述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适用于教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
2.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五”成就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3.综合归纳法:主要适用于教师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程”这一问题的分析。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思维情境,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