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680字。 《苏联解体》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执教:成都市第37中学 王秋平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第二个子目,也是本节的重点。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对分组材料的分析,深入剖析苏联解体的原因,特别是政治体制方面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贪腐现象的恶劣后果,树立反腐倡廉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解体。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趣的比喻式教学,吸引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来;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教会学生自己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据此提出自己的史学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实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认识到贪腐现象的恶劣后果,树立反腐倡廉的意识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苏联的解体是重点。苏联解体,使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中的苏联一极垮台,这标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支配了国际关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此后,世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全章教材的重要关键。
难点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另外,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