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练习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4题。约1820字。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练习题
一、选一选:
1、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企业的清末状元是 ( )
A 张之洞 B 张謇 C 范旭东 D 卢作孚
2、下列企业中是状元张謇创办的有 ( )
A 大生纱厂 B 福新面粉公司 C 大久精盐公司 D 茂新面粉公司
3、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贷款②军阀政府的支持③ 辛亥革命的刺激④ 帝国主义无暇东顾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
A.1911-1914年 B.1912-1918年
C.1913-1919年 D.1914-1918年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势力的压迫
C.官僚资本势力的压迫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6、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从行业看,发展较快的是(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7、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 )
①纺织业 ②冶铁业 ③轮船制造业 ④面粉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填一填
8、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是张謇1905年创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_______________。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______________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思维训练区〕
三、说一说:
11、阅读下列材料:
张謇是晚清的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但他并没有热心官场,而是以很大的爱国热忱创办实业。19世纪末 20世纪初,他创办了 18个企业,参加 9个公司的投资。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应该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
他曾呼吁说:“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如果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他还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归纳张謇是如何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并使企业获得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