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220字。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记忆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②培养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记
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 ,达到学科之间的 相互交融。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通过丰富的图表、图片、融合其它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
②结合潮汕区域地方的乡土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
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通过对一些地方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区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二 教学结构: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
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
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
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
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
2、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 发展不平衡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
2、迁移高潮: 第一次:西晋末的永嘉之乱
第二次:唐代的安史之乱 后
第三次:北宋末的 靖康之乱
3、影响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自然灾害;政治动乱
2、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整的作物体系
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 初步开发
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健康)
(2)中唐以后: 农、工、商等加速发展
江西、湖南成为全国粮食基地 逐渐超过南方
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3)两宋时期:“ 苏湖熟,天下足” 完全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