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380字。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1931年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1935年,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侵略者。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与性质。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2、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意大利于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失败。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归纳:比较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西班牙内战和埃塞俄比亚抗战失败的共同点。
2、问题探究: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探寻局部战争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过程。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评价《反共产国际协定》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开始侵略亚、非、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2、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扩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意大利战争失败的原因。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爆发前亚、非、欧三洲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西班牙内战,以及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