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400字。 第20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 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
(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
(2)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 ,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 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教学方法】
1. 分阶段讲述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本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 在讲述中适当插入问题,进行提问或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史实,使了解更直观。
【教学内容】
1.从盟友到对手:
背景: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2. 美苏冷战: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1)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 :
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 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根本目的在于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2)成立北约(军事表现):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