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750字。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卓有成效的新制
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设立三长制
推行新的租调制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内容的学习,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由此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结合今天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认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以及要勇于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
巧设计
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的原因及过程
雷厉风行,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整顿吏治
2.推行均田制
3.设立三长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1.迁都洛阳的原因
2. 迁都洛阳
三、雷厉风行,移风易俗
1.主要措施
2.积极作用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的措施
难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哪个世纪?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这时,黄河流域出现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5世纪,鲜卑族,民族融合)当时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在服装上的表现如何?(南朝的汉族乐手穿上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裤褶服”,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穿上了汉族服装。)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说明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中华民族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在这过程中,孝文帝对鲜卑族的封建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