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优化训练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6题,约17080字。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优化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是说柳条发芽时节,人们插柳戴柳以辟邪。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材料反映的现象应在
A.立春 B.春分 C.清明 D.芒种
2.东汉太守杨震为官清廉,其徒王密携金夜往拜谒,遭拒绝。密曰:是为夜,无人知。震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无知?密愧,后世为震建“四知堂”。这段材料说明
A.东汉时太守的职责是主管廉政工作 B.东汉政府重视廉政风气建设
C.清正廉洁是社会所崇尚的风气 D.东汉是廉政建设的最好时期
3.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4.下图是“世界经济中心地理转移趋势图”,该图显示,18世纪时有西欧(法、英、德)和亚洲(中、印)两个经济中心。下列各项是对此的分析,其中合适的是世界经济中心的地理转移(经济中心的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的一半)
A.当时欧洲和亚洲处于同等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是出现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
C.中国科技的传播推动了欧洲的发展 D.当时的两大经济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同
5.西欧收入在1000年左右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在14世纪,西欧的人均GDP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此后一直到20世纪后半叶按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其他地区,则或多或少停滞不前。造成中国人均GDP落后的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缚 ②西方霸权的殖民剥削
③中国人口增加 ④欧洲战争频繁,人口锐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2009年8月,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新任日本首相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期待和日本新首相就广泛的全球、地区和双边问题展开紧密合作。”而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极其艰难,每一条款都经过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激烈讨论,最后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兰西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最终确定下来。这种情况说明
①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 ②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法国大革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④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一幅漫画,名为《春天到,河冰解》。漫画中,河冰解冻,河上漂浮着七零八落的冰块。冰块上有蒋介石和“代总统”李宗仁以及张群、孙科、白崇禧等国民党军政要人。以下各项是对此漫画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各派政治力量引来了合作的春天
B.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对日本的态度不一致
C.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即将结束
D.三大战役前国民党内权力斗争非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