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850字。 第35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走 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 的提出;
(3)掌握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4)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被迫开放的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天我们又主动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这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 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多媒体教学法。本节课综合性很强,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中国地图,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学生自己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完成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背景:
(1)国际方面:
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