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00字。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 、学情分析:
1.初一的学生比较喜欢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趣味性不强,知识零碎,学生在学习上解有一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用一条主线—农业的产生和影响来串成知识项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展示了从距今7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教材所讲述的半坡、河姆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其中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而河姆渡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典型代表。教材通过介绍半坡、河姆渡聚落的生产生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有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所代表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作出的特有贡献。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值得尊敬。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