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320字。 《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
指导学生分析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孙中山早期革命经历,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孙中山和爱国华侨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之情。同时引起学生学习孙中山的勇于探索,立志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
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的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本课难点:三民主义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外阅读有关孙中山书籍的文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 讲解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辩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孙中山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孙中山。”(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框”提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孙中山像,播放有关孙中山的视频剪辑。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早期革命活动,)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兴中会的成立
孙中山为筹划革命,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孙中山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