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10字。
《等腰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活动1
如图(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你能画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三角形吗?
图(1)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
教师活动设计:
让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如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