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天地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一名言我在上大学时便耳熟能详。对大语文的教学观我也颇为赞同。只是由于一直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迫于升学的压力而没敢真正实践。今年下半年,我终于接手了初一的两个班级。期中考试一结束,我便带着学生一起到大语文的海洋中畅游了三周。学生的评价是“真爽”,我的感受是“早该这样干了”。 <br>
期中考试后接近近十一月,正值深秋,课文学习已经学到第五单元“观察和反映生活——景和物”。我和学生商量选择“秋之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主要分觅秋、诵秋、说秋、写秋这四个阶段进行:在“觅秋”阶段主要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秋”的知识,通过观察气候变化和动植物生长感受“秋”的特点,通过收集和制作标本加深对“秋”的认识;在“诵秋”阶段让学生大量搜集与“秋”相关的词语、成语、俗语、诗词、散文,感受“语文世界”的秋意,并采用举办诵读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说秋”阶段先让学生将前一段积累的资料加以整理,通过小组内部论争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参加“秋是否值得赞颂”的班级辩论赛;在“写秋”阶段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秋”的长文,由小组长写出序言目录后记,并装订成“秋之韵”综合实践活动文丛。在实践活动结束后,通过上汇报课、搞成果展出和表彰奖励来激励学生。 <br>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我感觉这两个班的语文学习有这样几个特点。 <br>
参与热情高。进行秋景观察的那个上午,天空正下着小雨。我在给学生进行了十几分钟的观察方法指导之后,和他们商量是不是将观察活动推迟到天晴后进行。没想到这些平时娇气无比的孩子居然也说出“这点秋雨算什么”的豪言壮语,有的女同学还说“我们正想趁这个机会观察秋雨呢!”。为了更多地了解有关秋的知识,他们恳求自然老师改变教学计划,先给他们讲秋天的动物、植物知识,教他们制作动植物标本,自然老师事后跟我开玩笑:“你给他们吃了什么药?这帮人平时对我们副课教师爱理不理的,这几天却拼命拍我的马屁。我倒希望你多进行几次综合活动,让我也多沾沾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这样的学习热情,语文课还会“少费慢差”吗? <br>
参与面广。平时的语文课,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总感觉难以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而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两个班的一百余名学生没有一名学生愿意袖手旁观,也没有一个能够袖手旁观,从开始时的观察到结束时的汇报展出,所有的同学都一直参与其中。一(6)班有一位语文基础较差又很内向的女生,在两个月的语文课上,没有举过一次手,我两次点名提问,她都是支支吾吾一番后像犯了错误一样低头坐下,可在这次语文世界的秋交流活动中,她却大大的露了脸,她摘抄、剪录的有关秋的诗词居然有半本笔记本之多。当我将她的笔记本高高举起向全班展示时,她的脸还像以前一样红,可她的头分明抬了起来,红扑扑的脸上还带着充满自信的微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