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评析:明清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文化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16 20:21: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2题,约3740字。单元检测评析:明清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文化
  一、选择题
  1.下图中所示长城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  )

  A.防范匈奴的进攻       B.防范突厥的进攻
  C.防范契丹的进攻          D.防范蒙古的进攻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读图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图中的有效信息“呼和浩特”“京师”,由此可知图中所示是明长城,明朝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防止蒙古骑兵南下。
  答案:D
  2.(2010•山西大学附中模拟)明朝后期,北方出现“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
  A.鞑靼和瓦剌的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B.明朝修缮长城,防止蒙古骑兵南下
  C.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D.加强北方边防驻兵,使蒙古不得犯边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明后期北方安定的现象,而明后期北方民族关系融洽的主要原因是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答案:C
  3.(2010•九江模拟)右图是澎湖妈祖庙迄今保存的一块石碑,上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十二字。这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沈有容率政府船队从厦门到澎湖斥退荷兰殖民者,澎湖岛民在妈祖庙刻立的纪功石碑。这表明闽台之间                     (   )
  ①共同文化   ②同一主权 ③同一立场     ④往来频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试题提供和考查的是综合信息,从汉字碑文、驱赶入侵者和岛民立碑,不难得出A项是正确的。
  答案:A
  4.下列图片能反映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是                       (  )

  解析:1792年,乾隆皇帝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将活佛转世制度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明确规定活佛转世灵童,须经金瓶掣签方可认定,由此确立了西藏宗教领袖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控制。
  答案:B
  5.中国人的海上活动源远流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远航波斯湾
  B.唐代海船曾有“海上霸王”之称
  C.11世纪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交通
  D.15世纪的郑和堪称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B、C、D三项皆符合史实,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时才到达波斯湾。
  答案:A
  6.(2010•江西模拟)明朝中期,一方面存在着倭患,另一方面私人海外贸易有了明显发展,朝廷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此举带来的后果之一是             (  )
  A.倭患有所缓和
  B.奸商与倭寇互相勾结,倭患愈演愈烈
  C.官方贸易完全取代私人贸易
  D.有效地遏制了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势头
  解析:明朝政府虽然对私人海外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但并没有使得官方贸易完全取代私人贸易,而是造成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使得倭患愈演愈烈。且这种措施并不能有效遏制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答案:B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