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案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18 16:43: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880字。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案例
  主备人:马集中学陈延安               参与者:城关镇中学刘景元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页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2.下图是上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1)它的名称是什么?名称有何含义?
  司母戊鼎;
  司,是及私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这三个字的含义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注意:名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即可。
  (2)说说这件青铜器的具体情况。
  课本P47—48内容。最好给学生形象地解释一下数字的含义。
  (3)商朝的青铜器有何特点?
  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四羊方尊精巧,司母戊鼎宏大)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描画下面的甲骨文字,你能说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什么渊源关系吗?
  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2.观察青铜立人像,试着说出它的特点:
  P48教材小子内容。
  【归纳整理】
  1.什么是甲骨文?它主要出土在那里?它的发现有何价值?
  基本上就是教材P46第一段大字。
  2.列举青铜器的主要代表作。观察汉字“鼎”与司母戊鼎的形状。听老师讲司母戊鼎的传奇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青铜立人像等
  故事(做完题后)。
  司母戊鼎历经劫难的传奇故事(组图)
  司母戊大方鼎: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该鼎的化学成分为: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司母戊大方鼎发现于日本鬼子铁蹄蹂躏下的1939年,当年发现、挖掘司母戊大方鼎的42名村民中的最后幸存者吴培文已于2006年去世。2005年司母戊大方鼎回到安阳“省亲”时,他向记者讲述了大鼎历经劫难的传奇故事。
  发现———村民结伙儿在田地里挖宝,贱价卖给时常在这一带转悠的古董商,不小心挖出了“青铜大炉”。  
  官村是距河南安阳市区3公里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先后发掘出了上千座墓葬,还有十几座王公大墓。吴培文老人住在武官村289号一个朴素的小院里,当年这座小院落前后通街,是他父亲留下的家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