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000字。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本课的重点是大运河的开通及隋朝灭亡的原因。因此,在这两处设计学生活动比较多,其他地方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谈话法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
关于隋朝建立和统一南北的过程,因为不是重点,对学生而言又是完全的新知识,所以教师讲述,简单交代即可。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教师必须讲清这两项制度的开创性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对于隋朝的经济成就,教材讲得比较空泛,教师要补充一些史料,使学生自己得出隋朝经济繁荣的结论。
大运河是本课的重点。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大运河的基本情况之外,必须让其明白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巨大作用并对大运河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准备了活动式电子地图,有利于学生直观掌握。
隋朝的灭亡是本课另一个重点。教师补充相关史料,学生阅读、体会,感触那段历史,使他们自己得出隋朝亡于暴政、急政。
[教学过程]
师:扬州是我心仪已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到这里之后,一放下行李,就抓紧时间,游览名胜古迹,而且还做了一些记录。其中有一首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一下。(课件显示: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诗中提到的“雷塘”就在咱们扬州。我想请同学们告诉我,“君王”指的是谁,这是讲的哪一朝的史事呢?
生:隋朝,隋炀帝。
师:对,是隋炀帝。田中的荒冢就是整修前的隋炀帝陵。“荒垅穷泉骨,一代帝王陵”。为什么拥有平陈伟业的隋炀帝死后只有雷塘半亩田作为葬身之地?隋朝的治乱兴衰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经验与教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探讨的问题。
(展示动态电子地图)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杨坚代周自立,建立于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图)这时在江南还有偏安一隅的陈朝与隋南北对峙。但北方的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已为统一创造了条件。公元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大军渡江,一举消灭陈朝。华夏神州重归一统,黎民百姓共享太平。隋完成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割据。那么,统一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生:(回答略)
师:对,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最终完成了统一,江山来之不易,守之更难。摆在隋文帝面前最迫切的一项任务,或者说他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他:(回答略)
师:隋文帝最关心的显然是怎么维护自己的统治,如何使隋王朝千秋万世,国祚绵长。隋文帝为此创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一项就是三省六部制。(出示示意图)这项制度的推行,使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发展到群相制,最终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在一个版图辽阔的国家巩固统一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并为唐宋所沿用。六部则一直沿用到清末。今天的北京还有个地名叫六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