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590字。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书法家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能力方面:通过对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成就”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归纳总结的结果中体会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同时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书画艺术的代表人物王羲之和顾恺之;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王羲之和顾恺之的字与画;石窟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同一幅幅光彩夺目的图画映入我们的眼帘。的确,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明就象是一串串的明珠,永远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一种骄傲、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王羲之和顾恺之
1、“书圣”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出示王羲之画像和《兰亭序》的摹本,向学生讲解:东晋王羲之,东晋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做过东晋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集书法之大成,独创一家。他的楷书,进一步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他又是书法的多面手,特别是善写行书、草书。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我们观赏他的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令人赞叹和陶醉。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后人尊称他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此序共324字,笔势开放俊朗,结构十分严谨。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王羲之自己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也认为这是行书的绝代佳作。王羲之的妻子和7个儿子都爱好书法。尤其幼子王献之,能继承他的书法艺术,也是笔飞墨舞,人们尊称他为“小圣”把他父子合称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