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600字。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知识梳理】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的涌入。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 ”、中国农家的“ ”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列强操纵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减少了他们在农业经济中的 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 。
2、表现:
(1)“纺”与“织”分离
(2)“织”与“耕”分离
3、影响:
瓦解了中国的 ,促进了中国 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
1、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的窘境。一些官员主张,再不改变 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 ”。
2、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 、
和 张之洞为代表。
3、运动内容
(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 ”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2)、19世纪70年代起,打出“ ”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 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3)、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开始筹划海防,建立 、南洋、 三支海军。
(4)、创办 等一批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创办企业
(1)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的 、李鸿章创办的 、左宗棠创办的 、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 等。
(2)、民用工业主要由李鸿章创办的 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
和湖北织布局 。
5、运动结果: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在 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6、影响:
(1)引进
(2)对外国
(3)对本国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前提条件:中国社会 的逐步解体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2、主要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在 所设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
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3、发展情况: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 ,其代表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 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4、历史意义: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